南陽中醫藥文化底蘊豐厚,在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中有6個處方使用艾草,在《金匱要略》中,用艾草的方劑有20多個。每到端午時節,大街小巷飄動的香囊,就是艾草制品的活廣告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,對健康需求越來越迫切,艾草作為純天然產品備受青睞,艾草產業也成為南陽最具特色的朝陽產業和最有活力的富民產業。
數據顯示,目前,南陽市開發出艾草產品已達六大系列160多個品種,遠銷“一帶一路”沿線56個國家和地區,產值200多億元。2017年以來,連續兩屆全國艾草產業大會在南陽舉行。
在宛城區紅泥灣鎮金田地農優產品合作社艾制品加工車間,堆積成山的快遞箱子吸引了記者注意。“淘寶、京東上很多店鋪都是從咱們這里走貨!”合作社負責人自豪地說,“店家接單后把買家信息發過來,我在廠里直接把貨發往全國各地,店家零庫存,也縮短了物流鏈,雙贏!”
以艾草為抓手,參與“精準扶貧”項目,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只是南陽市艾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。據介紹,南陽市正積極培育壯大艾草產業,加工增值,拉長鏈條,注冊“宛艾”商標,打響品牌,使艾草產業在產業扶貧方面發揮最大效益。
在當今社會人們對艾草的運用,已經不再局限于復制傳統中草藥文化,科研人員而是在不斷突破并研究它的新價值。以南陽醫專的“南陽市艾制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”和南陽理工學院的“張仲景方藥與免疫調節省級重點實驗室”為科研平臺,通過校企合作,組建艾草產業研發團隊,不斷推動科技成果轉化。
艾草飄香已千年,產業興盛在今朝。如今,南陽艾草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勢頭,走好綠色發展、生態脫貧之路,在豫西南大地上奮力書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光輝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