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草全草入藥,中醫認為其性味苦、辛、溫,入脾、肝、腎,有溫經、去濕、散寒、止血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安胎、抗過敏等作用,亦常用于針灸,故又被稱為“醫草”。
現代藥理成分檢測表明,艾葉主要含有桉油精、側柏酮、側柏醇、腺嘌呤、膽堿、鞣質、黃酮、甾醇、多糖、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,是人體所需有益營養成分豐富的多年生藥草。
艾葉是我國勞動人民認識和應用較早的藥物,已有三千多年歷史醫用歷史,在古代的應用不僅僅是通過口服和針灸來療疾,也有不少文獻記載應用艾葉煙熏治療和預防疾病。
如春秋戰國時期的《五十二病方》、東晉時期葛洪的《肘后備急方》等早期的醫藥著作中就有艾葉煙熏治病的記載。